香港水務署 Logo
食水安全:不讓病從口入
邁向無鉛系統
香港的食水標準
食水安全諮詢委員會
水安全與監測
大廈食水安全把關
水質監測優化計劃
監測發現私人大廈食水問題
持牌水喉匠制度的演變
從法例修訂開展水務新時代
水質監測優化計劃

大廈業主有責任維修及管理其樓宇,並確保內部供水系統得到妥善保養,避免系統受污染而影響食水水質。水務署作為處理食水的專業部門,自2017年12月起,每年會從全港用戶中,隨機抽樣並邀請處所的註冊用戶參與「水質監測優化計劃」,從約670個處所的用戶水龍頭抽取食水樣本以監測用戶的食水水質。

該計劃雖屬非強制性質,水務署亦鼓勵用戶積極參與。檢測的項目包括右圖顯示的6種金屬;自2021年5月起,更增加餘氯及埃希氏大腸桿菌含量的檢測項目。

「水質監測優化計劃」所監測的檢測項目及標準值
Sb
≤20微克/公升
Cd
≤3微克/公升
Cr
≤50微克/公升
Cu
≤2,000微克/公升
Ni
≤70微克/公升
Pb
≤10微克/公升
餘氯
≤5毫克/公升
埃希氏
大腸桿菌
0菌落數/100毫升
監測後的跟進工作

若發現食水樣本檢測結果超標,水務署會向相關用戶提供建議和支援,包括:

1儘快安排專人上門通知有關住戶(如有需要)和負責大廈維修及管理的相關人士,並以郵寄方式通知有關註冊用戶和處所業主;
2提供相關健康風險的資訊;
3建議可行的緩解措施;
4提供技術資訊,例如導致超標的潛在源頭和處理問題的方法等,包括委聘指定人士(例如持牌水喉匠)修正內部供水系統;以及
5讓註冊用戶選擇是否由水務署進行一次免費的調查服務,找出超標位置及成因。
水質數據公布

水務署透過此計劃收集用戶食水樣本進行測試後,會將結果整理成水質統計數據,並每周於水務署的網頁內公布。

水質監測數據每周總結

入屋抽取水樣本

入職水務署4年、現職為食水樣本檢驗員的鍾漢明,是部門內每天到用戶處所抽取水樣本的兩位同事之一。因着工作需要,他到訪全港各區,包括一些「山旮旯」的處所,登堂入室無處不往。由於取樣規程有30分鐘的靜水期,這段時間亦令他化身成為水務署代言人,有時更是不少長者的傾訴對象。

因應水質監測優化計劃的推行,水務署委任獨立顧問協助進行全港隨機抽樣,在18區之中抽出兩至三區,再在每區抽出一幢大廈以及多名用戶。水務署會預早兩星期去信用戶,通知有關水務人員到訪抽取水樣本事宜。鍾漢明解釋,他會與持牌水喉匠一同登門抽取水樣本,通常分三輪取樣,首先在用戶飲用或煮食用的水龍頭抽取一公升未經沖水的水樣本;然後在沖水兩分鐘後,再抽取一公升水樣本。水喉匠會檢查處所的水喉系統及管線,量度水喉長度及水管粗度,按比例估算餘下水樣本的數量,一般約需3至7瓶各一公升水樣本不等。最後一輪抽樣前,通常要先沖水5分鐘,待水喉靜止30分鐘後,才抽取水樣本。鍾漢明指,由於這段等候時間不算短,不少用戶會藉這個時候問他有關水務及水質問題,所以他要經常作好準備,學習各種水務知識。有時遇上長者用戶,這段時間也成為聆聽他們講故事的難得機會。

鍾漢明表示,他工作時有機會到訪全港不同的地方,有時遠至北區的偏遠鄉村,也會到訪各類住宅,令他見聞增廣不少,亦同時反映水務署的服務在香港無遠弗屆。

水務署食水樣本檢驗員鍾漢明
水務署食水樣本檢驗員鍾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