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務署 Logo
食水安全:不讓病從口入
邁向無鉛系統
香港的食水標準
食水安全諮詢委員會
水安全與監測
大廈食水安全把關
水質監測優化計劃
監測發現私人大廈食水問題
持牌水喉匠制度的演變
從法例修訂開展水務新時代
水安全與監測

「香港市民近年對水質更為關注,亦推動我們在各個環節提升服務水平,例如為了有效維持食水中的餘氯,防止細菌在喉管滋生,我們設法縮短食水在供水系統中的停留時間。換句話說,近年香港的食水普遍都更『新鮮』。」

入職20多年的總水務化驗師蔡德業形容,水務署內化驗師職系的工作雖然看似微細,但每個細節的調整卻可以為整體水質帶來明顯的改善。他們可說是供水系統中的水質把關人,透過檢測、研發改進、培訓、監察全球水質要求及監控的發展趨勢,確保香港的食水水質維持在高水平。

水務化驗師的工作包括在各監測點作水質監控,由原水、水塘、濾水廠、配水庫、供水接駁點,以至近年用戶家中的水龍頭,都需要抽取水樣本進行檢驗,每年的水樣本多達170,000個。檢測的目標是確保各供水環節中的水質正常,食水水質符合香港食水標準的60個參數數值及食水感官準則的10個參數數值,可以安全飲用。為此,水務署與時並進,採用如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及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等先進儀器。它們靈敏度高,速度快,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水樣本中多種金屬及有機化合物的含量測試,使水務化驗師能利用科學數據,迅速確定食水水質安全。

總水務化驗師蔡德業指,化驗師團隊工作是保障食水安全,工作很有意義。
總水務化驗師蔡德業指,化驗師團隊工作是保障食水安全,工作很有意義。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
化驗師不止在化驗室

「除了恆常工作外,我們的同事亦進行自主研發,例如利用斑馬魚及發光菌發展生物感應預警系統、利用無人船監測水質及抽取水樣本等,都是同事在提升水質監控上的創新發展。」生物感應預警系統取得2013年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隊伍獎」(內部支援服務)銀獎及「部門精進服務獎」(大部門組別)銅獎,而無人船系統則於2021年獲當時的創新及科技局頒發「促進機械人科技應用」創新比賽的優異獎,水務化驗師對工作的熱誠得到肯定。

為了監控及提升香港的食水水質,他們亦經常與學界交流合作,例如在林村河設置生態浮島,在浮島上栽種植物以吸收河水中的養分,避免原水中的細菌和浮游生物過度繁殖而影響水質。這都是化驗師在化驗室以外工作的例子。

蔡德業不諱言,2015年的食水含鉛超標事件,是他在部門內一段相當難忘的經歷,特別有幼稚園熱水罉檢測到食水含鉛量超標時,促使他們進一步檢測全港幼稚園的熱水罉。當時水務署化驗室連續3、4個星期每天24小時運作,更動員水務署以外的化驗室每天全速檢測水樣本。他表示,除了工作繁重外,亦擔憂幼童受影響,還有來自老師、家長和傳媒追訪的壓力;他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審慎處理,既不要製造恐慌,亦要從速處理事件,避免幼童飲用有問題的食水,「從正面的角度看,事件大大提升市民對食水水質的關注,特別是正視自己物業內部供水系統的維修保養。水務署亦隨之推行一系列提升食水安全的措施,可說是一次推動社會進步的機會。」

水安全計劃與進階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於2004年提出以風險管理角度切入的「水安全計劃」,建議供水機構預先評估「從源頭到水龍頭」整個供應鏈,找出各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並儘早在關鍵環節加強監控,以預防水質事故。「水安全計劃」最重要的三大元素,就是定期作「系統評估」、設立「監測」及「管理和交流」的機制。

水務署參考世衞有關建議,於2007年制訂和實施部門的「水安全計劃」,檢視水務署的供水流程,保障本港從源頭至分配系統的食水水質,並說明政府對樓宇內部供水系統的規管、監測及諮詢角色。到了2017年,水務署再制訂一套綜合的「食水水質管理系統」,這可視為水務署水安全計劃的進階版,當中包括加強對內部供水系統的風險評估及監測。

為確保本港食水安全,水務署根據「食水水質管理系統」定期進行評估和規劃,包括香港的水質政策、水質管理原則、健康目標、水安全計劃以及監督安排等五大環節。

「食水水質管理系統」
1
香港水質政策
水務署承諾為用戶提供優質食水,並透過嚴格的風險及用戶滿意度評估等機制驗證成效;同時亦制定監管物業內部供水系統的法規,透過公眾教育、發放水質數據,推動持份者參與。
2
水質管理原則
訂立水質管理原則的三大元素,包括:
  1. 制訂食水的健康目標
  2. 進一步制定以風險為本多重屏障為原則的水安全計劃,確保食水水質符合健康目標;和
  3. 設立一個獨立的監督系統,通過公共衞生情況健康結果驗證水質是否符合健康目標,以及水安全計劃是否有效運作。
3
健康為本的目標
世衞指出,食水水質應該符合當地公眾健康要求,以及考慮經食水傳播疾病的情況,因此各地的水質目標可以不盡相同。香港的食水水質已達至十分高的水平,經食水傳播的疾病已多年沒有出現過,所以並不適宜用於制訂本港的健康目標。政府於2017年公布香港食水標準,水務署以此作為香港食水的健康目標。在2021年4月修訂後,該標準現設有60項水質參數。此外,政府亦訂立感官準則,以檢測食水的感官質素(詳見本章《香港的食水標準》一文)。
4
水安全計劃
水安全計劃是按世衞建議而制訂的水質管理工具,其重點包括:
  1. 安排來自水務署各部門熟悉供水系統運作的人員參與,組成專責工作小組;
  2. 小組人員對整個供水系統進行檢視,找出箇中有可能出現的風險,並擬定控制措施及改善計劃;
  3. 設定相應的監測程序、頻率及目標,並制定不達標時的處理程序;和
  4. 制定危機管理計劃、緊急應變手冊、水質事故管理計劃、培訓計劃以及資訊發放機制等支援方案,提早做好應變準備。
水務署會定期抽取水樣本檢測,驗證水質符合香港食水標準。同時,水務署轄下的督導小組會負責監察食水水質管理系統的實施,包括定期檢討、修訂及優化。
5
監督安排
最後,發展局聯同衞生署獨立監督經處理食水的水質,確保食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