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務署 Logo
食水安全:不讓病從口入
邁向無鉛系統
香港的食水標準
食水安全諮詢委員會
水安全與監測
大廈食水安全把關
水質監測優化計劃
監測發現私人大廈食水問題
持牌水喉匠制度的演變
從法例修訂開展水務新時代
食水安全:不讓病從口入

俗語有云:「病從口入」,不潔的食水是疾病的源頭之一。供水,就像其他食物製造工序一樣,從原水到濾水廠處理,再逐步輸送至用戶,每一個環節的水質都需要嚴格控制,確保達至食水標準。

多年來,香港的食水與其他先進國家一樣,水質優良。水務署會確保供應至大廈接駁位置的水質,符合世界衞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的標準。然而,香港大部分的居民都居於高樓大廈,食水水質會受大廈內部供水系統影響。2015年的「食水含鉛超標事件」,揭示了建築物的內部供水系統有潛在風險。這些系統在興建以至往後的維修,均需要專業及定期的檢查維護,而不同持份者也有其重要的角色。

香港特區政府當年高度重視有關問題,在事發兩星期內迅速成立跨部門的「調查食水含鉛量超標專責小組」,隨後亦成立具傳召證人權力的「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成因,促成往後一連串提升食水安全的措施,亦為香港近代水務發展進程,補上為食水安全最後把關的重要一環。

本章【食水安全篇】將會歸納食水含鉛超標事件的經驗。為此,水務署在總體策略上作出了更具前瞻性的調整,包括常規化地吸納國際專家的意見、成立監察水務署表現和水質的食水安全諮詢委員會、制訂適用於香港的食水標準、更新水喉工程和物料的驗收標準,同時亦加強管理和訓練持牌水喉匠,提升市民對食水安全重要性的認識,亦鼓勵大廈業主為物業的內部供水系統作風險評估及定期維修。

為落實這一系列措施,政府就《水務設施條例》提出相關修訂。相關法例修訂亦包括確保用水效益,以及規管樓宇分間單位濫收水費,以回應當下環保和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