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務署 Logo
結語:水務署的創新、前瞻與願景
水務署副署長周世威

「水務.務水」,扼要地概括了香港水務署170多年來的工作和責任。我們除了積極發展水務設施以應付用水需求的增長,亦走在前沿經營水務設施,以提供高效及穩定的供水服務。

香港雖然三面環海,但適合使用的淡水資源從來缺乏。然而,為應付社會及時代發展的需要,香港多年來的供水系統發展與營運均走在前沿,除了應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系統外,亦透過活用創新科技、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全面提升供水服務的質與量。

今天重看使用近百年並已退下來的石梨貝濾水廠,在1920年代落成之時,已經採用當年最先進的高速重力濾水法;而為了降低食水的使用量,香港早於1950年代末開創節約用水先河,廣泛使用海水沖廁。半世紀後,這個海水沖廁項目於2001年獲得英國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頒發 Chris Binnie 持續水務管理大獎,是首個歐洲以外的地區贏得該項殊榮;當可建水塘的用地越來越少時,部門在內海興建堤壩,抽乾海水,成就了全球首個建於海中的水塘。隨着上世紀六十年代內地供應東江水來港,香港從此進入供水穩定期,水務署投放更多資源於效率提升、食水安全和水質監測的研發應用工作,先後建立監控及資料收集系統(SCADA)、分佈式控制系統(DCS)、數碼繪圖系統(DMS)、維修工程管理系統(MWMS)、客戶服務及發單系統(CCBS)等多個先進的電腦管理系統,以加強水務營運、資產管理和客戶服務的水平。

未來數年,水務署即將進入新里程,在水務設施方面,多項大型水務工程及項目將陸續完成:即將落成的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工程是踏出可持續用水的第一步;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的中央中水重用系統、以及石湖墟再造水廠,亦將是實踐開拓新水源的里程碑,既有助減少使用食水作非飲用用途,同時又減少污水排放,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而在水務營運方面,隨著智管網的逐步擴展及完善,管網和濾水工藝數碼分身的建立及應用,我們有望透過智能科技,全面監察供水系統運作情況,更高效管控及優化整個供水流程,為未來建立智慧用水城市奠定基礎。

展望未來,隨著數碼科技和人工智能踏入了快速發展的年代,水務署會為香港智慧水務發展規劃制定藍圖,率先建構「水務署中央運作管理中心」,並陸續建立水務署的物聯網平台,實現供水系統的全面在線監察,以提升供水系統的管理,保障水務設施安全及暢順運行,並逐步打造水務署的雲數據資料中心,透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供水業務的深度融合,充分開發數據資源,挖掘數據價值,支持水務署各方面以及各層面的分析和決策,並通過智能系統控制、智慧化的決策支援和人工智能客戶服務,進一步保障供水安全,提升水務署的客戶服務水平,為市民提供更優質及可靠的供水服務。

水務署副署長周世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