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務署 Logo
建集城市水脈
解構供應700萬人的集水系統
好山好水好生態
水塘管理二三事
維護水務古蹟歷久常新
東江止旱分水嶺
海水之助──沖廁
規劃未來的可持續用水策略
水資源生力軍
甚麼是水文工作?
好山好水好生態

香港山水奇景聞名中外,大都關連多個水塘和集水區。它們結合天然地貌和人工建築,再加上後天的維護優化,令香港這個石屎森林的國際都會,得以保留高生態價值環境,並為本地原水提供自然淨化的系統,累積成超過一個世紀的文化景觀和資產。

香港現時集水區所覆蓋的範圍約為300平方公里,即約佔香港整體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它們大部分落入郊野公園範圍,同時受《水務設施條例》及《郊野公園條例》規管和保護,確保集水區內的水塘、引水道建設與鄰近地面的原水不受污染,亦保育郊野公園範圍內的自然生態環境及其中的生物多樣性。此外,大部分水塘及鄰近的郊野範圍相距市區不遠,交通便利,路徑安全易行,成為香港市民喜愛的郊遊地點,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流水響灌溉水塘
流水響灌溉水塘

集水區天然生境生態價值高

市民大都能理解保護水塘不受污染的重要性,卻可能不知道石澗和引水道同樣是集水區的一部分,應避免走進水中,造成污染。

其實,天然的河流溪澗是很多野生動植物的理想棲息地,河岸植被為河中生物提供食物,又可遮擋陽光,調節溪流溫度,更有淨化水質的功能。淡水魚多存活於河溪,例如泥鰍和鰕虎魚就多在山澗出現;又如大城石澗,便曾錄得香港瘰螈出現。

香港山界遠足名勝中有「九大石澗」的封號,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其中的大城石澗、屏南石澗、蓮花石澗、梧桐石澗及橫涌石澗都位於集水區內;雙鹿石澗、黃龍石澗、昂深石澗及水澇漕石澗亦有部分位於集水區內,市民應避免走進水中,或在其中浸洗或沖洗。

香港瘰螈喜愛棲息於清澈山澗
香港瘰螈喜愛棲息於清澈山澗
流入九龍水塘的山澗
流入九龍水塘的山澗

小知識

引水隧道成香港最多品種哺乳類動物棲身所

香港本土哺乳類動物類群中,最多品種的一類是蝙蝠。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資料,香港有55種哺乳類動物的紀錄,當中25種是蝙蝠,其中10種廣泛分布在各引水隧道或廢棄礦洞內,可見引水隧道提供了適合蝙蝠棲息的生境。原來蝙蝠對生態系統可以起到平衡作用,就以攝食昆蟲的蝙蝠為例,牠們每隻每小時可捕食數十至數百隻昆蟲。一些龐大的蝙蝠群,一個晚上便可吃掉數以噸計的昆蟲,當中包括會侵食農作物的甲蟲和飛蛾。另外,以採食果實及花蜜為主的果蝠,牠們可以幫助傳播花粉和種籽,例如蕉和芒果都在夜間開花,蝙蝠就正好幫助它們繁衍。

生態浮島上栽種了多種植物,包括木賊狀荸薺、燈心草、鑽苞水蔥、薑花、蘋和節節草等。
生態浮島上栽種了多種植物,包括木賊狀荸薺、燈心草、鑽苞水蔥、薑花、蘋和節節草等。
在洪水坑灌溉水塘試行生態浮島,有助提高生物多樣性。
在洪水坑灌溉水塘試行生態浮島,有助提高生物多樣性。

進一步提高生態多樣性

除了靠市民共同愛護水塘及集水區範圍的自然生境外,水務署亦響應參與由當時的環境局制定的香港首份城市級《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6-2021》,與其他政府部門攜手合作,透過改良維修工作的流程,減少相關工作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優化天然溪澗和引水道的保育。

水務署在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支持下,在引水道範圍試行多項野生動物友善措施,例如在引水道改善工程中增設動物逃生通道和採用保護生態的物料,當中就包括在大嶼山引水道兩側部分的石牆塗上防滑物料,並加建梯級。

水務署亦與多個環保團體合作,包括嘗試將收集到的部分雨水分流給下游的大嶼山東涌河,支持其生態研究,試點計劃有助恢復下游淡水生物棲息地。此外,亦於灌溉水塘開展多項生物多樣性試點計劃,其中包括在洪水坑灌溉水塘試行生態浮島和展開生態調查,透過在水塘新設的浮台上種植多種水生植物,希望藉此吸引不同小昆蟲及鳥類在浮台上棲息,有助提高生物多樣性之餘,亦能美化景觀。

在引水道的石牆加建梯級,方便意外墮入引水道的動物自行脫險。
在引水道的石牆加建梯級,方便意外墮入引水道的動物自行脫險。
九龍水塘位於金山郊野公園,該處又稱馬騮山,常見獮猴出沒,但市民不宜餵飼。
九龍水塘位於金山郊野公園,該處又稱馬騮山,常見獮猴出沒,但市民不宜餵飼。
水塘周邊的生境孕育生物多樣性,圖為褐漁鴞,是大型的貓頭鷹,屬本地留鳥。
水塘周邊的生境孕育生物多樣性,圖為褐漁鴞,是大型的貓頭鷹,屬本地留鳥。
相片攝於鶴藪灌溉水塘周邊,此乃華麗灰蜻。
相片攝於鶴藪灌溉水塘周邊,此乃華麗灰蜻。
白傘弄蝶可以在夏季見到,牠們多在清晨和傍晚出沒。
白傘弄蝶可以在夏季見到,牠們多在清晨和傍晚出沒。
赤腹鷹是常見過境遷徙鳥,相片攝於清潭灌溉水塘春季清晨時份。
赤腹鷹是常見過境遷徙鳥,相片攝於清潭灌溉水塘春季清晨時份。
銅藍鶲屬於少見冬候鳥,相片攝於冬季的城門水塘。
銅藍鶲屬於少見冬候鳥,相片攝於冬季的城門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