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缺乏天然湖泊、河流及充裕的地下水源,供水问题向来都不易解决。2021/22年度,本港平均每日的食水用量达289万立方米,而每年的平均雨量只有 2 431.2毫米,实不足以应付目前庞大的需求。
水务署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内负责供水的部门,为本港居民提供食水。此外,该署亦负责提供海水作冲厕用途。
香港的水源主要来自两方面:由天然集水区收集的雨水;及来自广东省的东江水。当局监於天然贮水地点不足,遂在船湾兴建本港第一个「海中水库」。该水库的前期工程於1967年完成,先在新界吐露港一个海湾的末端筑坝,然後抽出海水而建成,初期的容量为1.7亿立方米。1973年,政府加高水坝,把水库的容量增至2.3亿立方米。1978年,当局建成同类但规模更大的万宜水库,其容量为2.81亿立方米。本港水塘的总容量达5.86亿立方米。
东江是本港主要的供水来源。东江水自1965年起输送到香港。现时本港有约七至八成水是与广东当局安排输入的东江水,2021/22年度本港输入了7.84亿立方米东江水。东深──香港供水系统现时的设计能为香港提供每年多达11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另一项重要的水务工程是海水供应系统。该系统具有独立的配水干管、抽水站和配水库。在2021/22年度,每日平均供水量约达87.6万立方米。
食水 | 2020/21 | 2021/22 |
---|---|---|
每年用量 | 1 033.81 | 1 056.23 |
每日平均用量 | 2.83 | 2.89 |
每日最高用量 | 3.05 | 3.10 |
海水 | 2020/21 | 2021/22 |
---|---|---|
每年用量 | 317.93 | 319.79 |
每日平均用量 | 0.87 | 0.88 |
香港总面积为1 110平方公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已发展为集水区。
2020/21 | 2021/22 | |
---|---|---|
雨量(单位:毫米) | ||
香港天文台雨量纪录 | 2 324.7 | 2 506.8 |
集水区平均雨量纪录 | 1 966.3 | 2 200.9 |
集水量(单位:百万立方米) | ||
旧水塘组 | 88.17 | 88.97 |
船湾淡水湖及万宜水库 | 124.41 | 134.41 |
各水塘及其容量表列如下:
水塘名称 | 开始供水年份 | 容量(立方米) |
---|---|---|
薄扶林水塘 | 1877 | 233 000 |
大潭上水塘 | 1889 | 1 490 000 |
大潭副水塘 | 1904 | 80 000 |
大潭中水塘 | 1907 | 686 000 |
九龙水塘 | 1910 | 1 578 000 |
大潭笃水塘 | 1917 | 6 047 000 |
石梨贝水塘 | 1925 | 374 000 |
九龙接收水塘 | 1926 | 121 000 |
香港仔下水塘 | 1931 | 486 000 |
香港仔上水塘 | 1931 | 773 000 |
九龙副水塘 | 1931 | 800 000 |
城门水塘 | 1936 | 13 279 000 |
大榄涌水塘 | 1957 | 20 490 000 |
石壁水塘 | 1963 | 24 461 000 |
下城门水塘 | 1965 | 4 299 000 |
船湾淡水湖 | 1968 | 229 729 000 |
万宜水库 | 1978 | 281 124 000 |
香港须有足够的存水量,始能维持正常的食水供应。若你要知道水塘的存水量,请参考本港水塘存水量网页。
2020/21 | 2021/22 | |
---|---|---|
新增客户数目(以实额计算) | 38 100 | 43 100 |
客户总数(截至4月1日止) | 3 115 900 | 3 159 000 |
香港的食水供应,均经过全面处理,次序包括:絮凝、澄清(在大部分滤水厂进行)、过滤、臭氧/氯气消毒、酸硷值调节和加入氟化物。香港的食水水质是属於软性,并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