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標是在15年內有系統地分階段全面更換及修復長約3000公里的老化水管,以改善供水網絡的狀況,為用戶提供合理水平的服務。
香港的食水和海水經水管網絡輸送至各用戶。在2000年,這些水管長約5700公里,大部分埋於地下。很多水管在當時已敷設逾30年,它們的使用年限行將屆滿,維修保養愈趨困難,所需費用也日漸高昂。
由於水管老化,導致水管爆裂和滲漏的次數增加,對市民造成不便,並使珍貴的用水流失。過往進行的零碎及小規模水管更換工程並不奏效。自2000年起,我們推行一項全面及具成本效益的供水網絡管理計劃。這項計劃涉及分階段更換和修復長約3000公里的老化水管,更新供水網絡。
於解決老化水管帶來問題的同時,並兼顧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及減低對大眾的影響,我們需要有系統以分階段的方式進行更換及修復水管工程。我們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整項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的估計費用約236億。各工程階段的估計費用詳列於下列圖表中:
15年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已於2015年12月大致完成。現時主要餘下水管接駁和路面還原工程。然而,該計劃內有個別工程因交通情況或噪音管制要求等因素限制施工的時間和開挖範圍,需要較多時間才可全部完成。
一般採用的更換水管方法是沿舊有喉管旁邊,以開掘方法敷設新喉管,待新喉管接駁完成後,舊有喉管才遭棄用。這種方法需要為整段喉管開掘坑道,在交通和環境影響問題輕微及地下設施不多的情況下,以開掘方法更換水管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至於在交通非常繁忙的路口或喉管橫越道路的地點,由於工程對交通的影響會較為嚴重,我們亦會引用「無開掘」(或稱「有限度開掘」*)技術,以期減少開掘路面的範圍,減輕對交通造成的影響。
[*註:「無開掘」技術因為仍需要開掘多個工作井,以便進行工程。因此,使用「有限度開掘」一詞,較為貼切。]
無開掘方法是預先在地下鑽挖適當直徑的孔道,然後沿孔道穿進新喉管。待新喉管接駁完成後,舊有喉管才遭棄用。由於需要避開現有眾多的地下設施,喉管通常會深藏於地底,造成運作及維修上的困難。因此,這種更換水管方法,只限於在出現交通及環境問題的地區進行。現將各種主要技術開列如下:
水管推頂法(Pipe Jacking)
這種方法是在擬議喉管的兩端開掘豎井,由進口井(Launching Pit) 用水壓式千斤頂逐節推頂管套到另一端的接收井(Receiving Pit)。管套內的泥土會被移走,然後插進新喉管。
適用範圍:直徑900毫米以上喉管
定向鑽挖法(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這種方法是適用於交通繁忙的路口或河口。方法是用定向鑽機鑽一條引道,將引道放大到適當的直徑,然後把預製的新喉管拖進管道。
適用範圍:直徑300毫米至1200毫米喉管
這種通常屬於「無開掘」或稱「有限度開掘」的方法,是把新喉管沿舊有管道,用特定方法從一個工作井套進至另一個接收的工作井。在理想的情況下,一條喉管可在地下延行約100米至200米,但在實際情況下,由於現存喉管呈現彎曲,新喉管所能延行的長度會有所縮短。一般而言,較常用的修復水管方法是「內喉緊貼法」(Close Fit Lining Method) 。
內喉緊貼法(Close Fit Lining Method)
內喉緊貼法是把一條暫為收縮或拉長的聚乙烯喉管插入舊管內,然後把喉管回復至原來大小,緊貼現有的管道。這種方法取決於聚乙烯喉管的伸縮性和堅韌度,在變形或拉長後,新喉管能差不多回復至原有大小。新套進的喉管直徑會較舊喉管的略小。
隨著更換及修復水管工程逐步完成,再加上其間推行的水管滲漏控制及水管壓力管理,水管爆裂事故已大為降低,整體水管的滲漏率亦同步下降。而水管滲漏和爆裂引致道路封閉而造成的交通阻塞,以至商業損失、對市民所帶來的不便及用戶的供水中斷情況,將會獲得紓緩。
年份 | 爆裂數目 | 滲漏數目 |
---|---|---|
2000 | 2,538 | 22,428 |
2001 | 2,280 | 20,787 |
2002 | 1,924 | 23,729 |
2003 | 1,993 | 19,703 |
2004 | 1,923 | 17,950 |
2005 | 1,644 | 15,626 |
2006 | 1,581 | 12,390 |
2007 | 1,713 | 13,612 |
2008 | 1,531 | 14,690 |
2009 | 1,066 | 13,305 |
2010 | 670 | 12,460 |
2011 | 370 | 12,392 |
2012 | 259 | 11,675 |
2013 | 257 | 11,031 |
2014 | 173 | 9,831 |
2015 | 145 | 9,410 |
2016 | 116 | 8,959 |
2017 | 88 | 8,512 |
在施工階段,我們亦會規定承建商,根據最新的交通數據及現場試路等資料,提交臨時交通管理詳細計劃,並在取得有關部門批准後,才付諸實施。我們預期藉此可把工程對交通造成的影響減低。
此外,在一些交通繁忙地點,我們會考慮採用「無開掘技術」或稱「有限度開掘技術」進行工程,以減輕對交通的影響。
我們在詳細設計階段進行環境評審,就噪音、空氣質素、水質、廢物及對生態的影響,以符合一切有關的法例規定為準則。我們會參照環境評審的結果,進行詳細的工程設計和施工。
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噪音、塵埃、工地流出的污水等,一般的處理方法列述如下:
噪音
我們在工程合約中加進噪音管制(建築工程)規例的規定,確保法定準則時刻得以遵從。在施工期間,我們會進行監察,以免對噪音感應敏感的地方受到不良的影響。
塵埃
我們在工程合約中加進空氣污染管制(建造工程塵埃)規例,以及環保署所發出就工程合約建議的污染控制規定,確保法定準則時刻得以遵從。
工地流出的污水
所有在施工期間從工地流出的污水,將會依照水污染管制條例規定加以處理才排放,以免造成污染。
更換及修復水管工程除了在施工時可能為市民帶來不便之外,亦會影響給用戶的供水服務,因為工程涉及拆除原有喉管和接駁新的喉管。
為了盡量避免妨礙供水服務,我們在施工期間致力減少暫停供水的時間及次數,並把每次暫停供水時間限制在8小時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