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梁广灏工程师

「行动计划」物料监管措施适切可靠

水务署近日公布的「提升香港食水安全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将保障供应食水水质由源头伸延至用户水龙头,其中以「水喉物料监管及新建水喉装置验收规定」作为其中一项关键措施。依我的经验,这项措施在提升本港食水安全是适切和可靠的。

严谨监管水喉物料

简略来说,建造供水系统首先要设计工程图则,然後采购水喉物料。物料送达工地後,水喉技工便会按图则施工,建成被验收後便告完成。要确保楼宇内部供水系统能提供安全食水,就要对水喉工程有周全的监管方案。行动计划正正针对以上流程的各个阶段推行不同的加强措施,保障用户水龙头的食水安全。

确保水喉物料安全是个中关键,因为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低食水被拟建供水系统污染的可能性。水务署从2015年起积极从这方面做工夫,包括规定水喉工程要呈交焊接物料无铅证明书,又在铜喉管软焊接口进行非破坏性检测和包括铅等重金属的水样本测试等。之後更进一步监管水喉装置,例如在同年对「一般认可」水管和装置订下五年有效期,令业界更易为工程采购合格而安全的物料。

妥善管理持牌水喉匠

有好的物料监管,还需要专业的前线人员,因此妥善管理持牌水喉匠是「行动计划」的重要一环。近年水务署分别从制度和培训两方面提升持牌水喉匠的素质。制度上,水务署在2015年10月制订详细的核对清单,用来核查和批准已完工的水管工程;并加强持牌水喉匠的罚分制度,以起阻吓作用。

专业培训方面,水务署、职业训练局和建造业议会在2016年9月检讨和加强持牌水喉匠训练课程内容,当中涵盖食水污染潜在原因和危害的知识,以及预防食水污染的措施。又从2016年10月起和水喉业界持份者合作,推出「持牌水喉匠自愿持续进修计划」,鼓励持牌水喉匠积极进修日新月异的技术知识,认识水喉业界新发展。

此外,水务署在今年3月与建造业议会推出《水喉工程的良好作业指引》,并会在下年年初出版一本有关水喉工程的手册,令工友更了解设计、采购、施工等的法规和进行良好作业的重要性。

推出验收冲洗程序

水喉系统建成後,也要经过最後检验,确保系统可供使用。因此水务署於今年6月推出新建内部供水系统的冲洗规程,务求进一步减低新水管系统释出重金属的情况。「行动计划」提到最近推出的新落成楼宇内食水供水系统新验收要求,承建商或持牌水喉匠除了须为供水系统进行「系统性冲洗程序」外,还要再抽取6小时静水样本,确定系统已充分清洗。

笔者从事工程专业已有40多年,喜见到政府有系统和全面地为水喉业界推出各种适切可靠的措施。能够见证这项为加强食水安全而推出的行动计划得以推行,实在令人振奋。而身为「水喉匠牌照谘询委员会」的主席,笔者更希望可在水喉匠发牌方面多出点力。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强化水喉承建商方面的管理,水务署正在订立注册水喉承建商制度,以加强水喉工程施工期间的质素和管理,这项建议将需要配合《水务设施条例》的修订。期望有关制度尽快落实,让整个水喉工程周期的管理更臻完美。

梁广灏
水务署水喉材料专家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