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署於2002年7月推行了「食水系统优质维修认可计划」,计划名称於2008年1月,2015年3月及同年12月分别更改为「大厦优质食水认可计划」,「大厦优质供水认可计划-食水」及「大厦优质供水认可计划-食水 (2.0版)」(下称「2.0版」计划),标志着本署推出新猷以优化计划。
尽管水务署供应的食水可供安全饮用,水质仍会受到大厦内部水管系统不同内在因素影响,例如食水水箱未有妥善清洗,内部水管系统因缺乏妥善保养而导致污染物进入,或於内部水管系统使用了不合规格的喉管物料。就此,水务署邀请专家顾问协助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的建议制定以风险管理为本的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指引和范本,包括透过辨认内部水管系统潜在污染风险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食水质素。世卫对水务署制定有关指引和范本表示欢迎,认为有助推广实施建筑物水安全计划。上述指引和范本更获世卫及国际水协会上载其共同管理的网站。
为向业主及物业管理人推广采用建筑物水安全计划,水务署在徵询了水务谘询委员会的意见後,将建筑物水安全计划与「2.0版」计划结合成新计划,以进一步保障大厦食水的质素。
计划的目的是:
水务署负责管理此计划。计划属自愿参与性质,申请或续期申请费用全免。参与对象主要为业主、业主立案法团及物业管理人。申请人须填妥表格A (PDF / Word)(及表格B (PDF / Word) (用於更换物业管理人)),然後交给本署。
本署会向合资格的大厦颁发证书,以表扬其内部水管系统得到妥善保养。大厦、业主立案法团(如适用)及物业管理人的名称会印在证书上,以示嘉许。证书的正本或副本可於获认可的大厦内及在文具、宣传物品上展示,但须遵守水务署的指引。证书分为3个级别,按照大厦参与计划的持续时间而定:
证书种类 | 持续参与年期* | 有效期 |
---|---|---|
蓝证书-新参与 | 4年以下 | 2年 |
蓝证书-续期 | 4年以下 | |
银证书-续期 | 4年或以上但不足6年 | |
金证书-续期 | 6年或以上 |
*持续参与即中断时间不多於3个月。此外,现参与「2.0版」计划的蓝、银及金级别的大厦将自动延至新计划。
如申请人在证书到期3个月後才递交续期申请,本署会把该申请视作新申请。
蓝证书样本
银证书样本
金证书样本
申请须连同以下所订文件一同递交:
新申请 | 续期申请 |
---|---|
一般建筑物(如住宅或办公室大厦)及特定建筑物(如学校、安老院舍和医院) | 一般建筑物(如住宅或办公室大厦)及特定建筑物(如学校、安老院舍和医院)
申请须在证书到期3个月内递交,否则将作新申请处理。 |
上述的新申请/续期申请准则已涵盖大多数情况,若个案特殊,水务署会按个别情况考虑申请个案,而水务署就申请作出的决定是最终决定。
为了优化此计划,水务署将实施一项新要求,所有於2020年7月1日或之後递交的新申请/续期申请,均需由已接受有关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培训及通过评核的合资格人士(请见上载至水务署网页的已接受有关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培训的合资格人士名单)签署当中的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内的丙部 - 建筑物风险评估简表;及戊部 表2 - 合资格人士执行的常规检查/巡视。
水务署会把所有申请资料保密,并只会公布获认可大厦的名称。本署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向第三者透露个别申请的详情及水样本的测试数据(如适用)。在此情况下,申请人须处理所有有关数据/资料的直接/转介查询/要求,并须对该数据/资料的公开或发放负全责。
要有效通知并教育业主妥善维修内部水管系统和使用合规格的喉管物料,申请人(如物业管理人或业主立案法团)在新计划上的角色尤为重要。申请人可张贴刊物(如专题海报和单张)、举办讲座,或把「保养内部水管系统」列为业主立案法团定期会议议程内的常设项目。为此,本署建议及鼓励申请人采用上述的方法教育业主,传达以上重要讯息。
大厦优质供水认可计划-食水(2.0版)(下称2.0版计划)和大厦优质供水认可计划-食水(管理系统)(下称QMS)之间有甚麽分别?
答:2.0版计划旨在鼓励业主及物业管理人藉着检查水管系统、清洗食水水箱和检测水质,维修保养所属大厦的内部水管系统。
新推出的QMS计划将建筑物水安全计划与2.0版计划结合。透过风险管理,找出在内部水管系统内在污染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定期检查及维修内部水管系统和定期审核及检讨建筑物水安全计划,以加强保障食水的质素。
同类计划最初在2002年推出时,已将水质检测定为申请加入计划时的其中一项要求,但为何QMS省去这一项?
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的意见,如果大厦本身已有可靠且优质的食水供应,在一般情况下,执行建筑物水安全计划时并不需要进行水质测试。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成效可藉由计划要求的审核和水务署的全港性水质监察优化计划予以核实。因此,2.0版计划的水质检验要求将不再适用於QMS。然而,一些特定的大厦包括医院及所有使用焊接铜喉,并有6岁或以下学童就读的学校,如小学或某些特殊学校,但不包括幼稚园,则建议恒常进行水质检验,以进一步维护一些特殊群体的饮用水水质。
由於QMS不要求检测水质,而且也没有替代/优化措施,如何证明QMS优於2.0版?
答:根据世卫及水务署的顾问和国际专家小组的意见,水安全计划是经过证实和能有效保障食水水质的方法。在QMS的建筑物水安全计划下,整个大厦的食水供应链都会经过系统性的评估,方便制订及实施预防性的控制措施。这个方法相比起只专注於某几个方面(例如清洗食水水箱),更可保障食水水质。
QMS的涵盖范围是什麽?是否所有参加2.0版的大厦都合资格加入QMS?
答: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大致上涵盖了全港一般建筑物(如私人住宅、公营住宅、酒店及工商业大厦等) 和特定建筑物(如学校、安老院舍及医院)。我们欢迎并且积极鼓励参加2.0版计划的大厦加入QMS。
是否可自愿参与QMS?水务署会否打算在将来强制要求实施QMS?
答:2.0版及其前身计划皆以自愿参与的性质推行,水务署目前亦没有计划将QMS定为强制性的要求。水务署已在2017年9月公布《香港建筑物食水安全计划指引》,为业主或物业管理人提供一般指引以及一般大厦、学校、安老院舍及医院的范本,以协助他们制订建筑物水安全计划。水务署亦已设立服务台(热线:2829 5696、传真:2877 4935、电邮:[email protected]),就水建筑物安全计划提供技术支援。
QMS要求的合资格人士除了持牌水喉匠、屋宇装备工程师和屋宇测量师这些例子外,其他有相关和充足工作经验和资历的人员可否获聘为合资格人士负责QMS内的个别项目?2.0版计划是否容许除持牌水喉匠、屋宇装备工程师、屋宇测量师以外的人士进行视察工作?
答:关於QMS下定明的工程种类范畴,我们认为合资格人士须具备足够的水喉行业知识和经验,并且熟悉《水务设施条例》和《水务设施规例》下列明的规定,方可进行内部水管系统的视察和修正工程。我们的检讨工作显示,持牌水喉匠是合资格人士中具备最基本资历的业界人员,而在与内部供水系统相关的专业团体或学会下注册的屋宇装备工程师、屋宇测量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如英国特许水务学会的工程师)亦符合资格。
为了优化此计划,水务署将实施一项新要求,所有於2020年7月1日或之後递交的新申请/续期申请,均需由已接受有关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培训及通过评核的合资格人士(请见上载至水务署网页的已接受有关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培训的合资格人士名单)签署当中的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内的丙部 - 建筑物风险评估简表(如有更新);及戊部 表2 - 合资格人士执行的常规检查/巡视。
市场上是否有足够的合资格人士?
答:水务署已就建筑物水安全计划,为合资格人士举办一系列培训课程和工作坊,方便业界作好准备,以提供该些服务。我们将举办更多培训课程和工作坊,以训练更多合资格人士(请见上载至水务署网页的已受训合资格人士名单)。
参与QMS时,预计多少额外成本?
答:QMS须要常规检查(如恒常检查食水水箱)及指定的检查(如检查水泵的性能)。一般来说,物业管理人员可代替指定人员的工作包括对控制措施进行全面监测,而合资格人员的参与则可以负责更具体的监督工作。
此外,建筑物水安全计划更须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对此,除了定期检查和清洁食水水箱外,凡参与新计划的大厦,须与合资格人员,每年进行具体监测和另外一人(须要没有参与水安全计划的内部公司职员或外界第三单位)进行每两年的审核。这定期的监测和审核,以一般内部管道系统的建筑物来计算,将须要大概2至3天,对於内部管道系统较为复杂的大厦,则可能须要更长时间。
QMS会否须经审核?如会,由谁进行?如发现不合规的情况,会有何後果?
答: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内部审核应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可由独立第三方或由没有参与实施水安全计划的内部人员进行,建议首选由一个有接受内部审核培训人员进行。其审核重点应专注在实践建筑物水安全计划方面(见审核清单范本(示例) PDF / Word 及审核清单范本(示例 - 医院) PDF / Word。审核报告清单须连同续期申请书一同递交。
审核水安全计划的目的在於核实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成效,以及识别有待改善之处。如发现有「不合规格」的情况,例如食水水箱没有上锁,或没有进行视察,则应检查是否已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或已作出调查。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检讨亦应处理持续出现的问题或交代改善措施的实行情况。
另一方面,水务署将会在百分之五的已审批申请再作检查,以确保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完整性及已备有合适的文件。对於任何严重地影响建筑物水安全计划效益的重大违规行为,如供水流程图不准确、检查记录不完整、未能递交审核报告或者违反评核标准等情况,申请人须在水务署发出通知後3个月内纠正欠妥善的地方并经水务署核实,否则证明书将会无效,申请人亦须把证书交还给水务署。
持牌水喉匠应否亲自处理所有水安全常规检查清单列明的工程?持牌水喉匠可否再分判工程给其他人,而由他/她自己监督和(在清单上)签署?
答:在建筑物水安全计划下获提名的持牌水喉匠应亲自处理所有上述清单列明的工程。根据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规定,水务署并不接受持牌水喉匠将工程委派他人。
如何处理2.0版计划的新申请和续期申请?
答:水务署鼓励所有现持有2.0版优质食水证书的参与者申请QMS。现参与者可以选择即时参与QMS或等待现时证书到期後的3个月内申请,以可以继续保持现证书的级别及转移至QMS。若申请人在证书到期日超过3个月後才递交资料,将以新申请来处理。
对於现有2.0版参与者,他们如参与QMS会视作全新或续期申请呢?
答:对於从未参与QMS的申请人,他们首次申请参与QMS均属新申请。
如何保留现有2.0版证书的级别?
答:现有2.0版参与者须於证书到期後的三个月内提交QMS的新申请,以保持现有2.0版证书的级别。
现已参加2.0版的参与者,是否可以在证书到期前参与QMS?
答:现有2.0版参与者可随时申请QMS,毋须考虑他们2.0版证书的到期日。换言之,2.0版及QMS的证书是可以并存的,然而,2.0版参与者须於证书到期後的三个月内提交QMS的新申请,以保持现有2.0版证书的级别。
申请人可否只递交一份建筑物食水安全计划来涵盖同一屋苑内的不同楼宇?
答:如果同一屋苑内设有不同楼宇,而彼此的食水水管系统有相似的设计和特徵,一份建筑物水安全计划是可适用於不同楼宇。然而,申请人须在建筑物水安全计划上说明所涵盖的楼宇。
申请人可否只递交一份供水流程图来涵盖同一屋苑内的不同楼宇?
答:如果同一屋苑内设有不同楼宇,而彼此的供水流程有相同的细节,一份供水流程图是可适用於不同楼宇。然而,申请人须在供水流程图上说明所涵盖的楼宇,否则申请人须为每一座楼宇制定独立的供水流程图。
申请人可否只递交一份建筑物风险评估简表来涵盖同一屋苑内的不同楼宇?
答:如果同一屋苑内设有不同楼宇,而彼此的食水水管系统拥有相类似的设计和特徵,一份建筑物风险评估摘要表是可适用於不同楼宇。然而,申请人须在风险评估摘要表上说明所涵盖的楼宇。
作为新申请,哪些检查项目是必须完成及递交的?
答:就新申请而言,申请人只须完成那些检查频率为一个月或以下的项目及递交相关的水安全常规检查清单。
申请人可否外判所有检查工作?
答:部份申请人会选择把所有检查工作(范本内的表1及表2)外判给特定的合资格人士,QMS接受上述情况。然而,所有检查纪录均须由该合资格人士签署。
在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首页,申请者需要递交哪类型建筑物照片和资料?
答:一名属监督职级或以上的指定人员,须统筹相关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须在该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首页签署。建筑物水安全计划首页的照片须显示建筑物的外观,而版本编号是有关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最新版本(例如:0,修订1,修订2…等),至於副本编号是该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副本号码(例如有3份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副本,副本编号则为1,2,3)。
答: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风险评估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大厦的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应包含一份风险评估简表,简要地描述辨识到的危害并总结风险评估结果。 有关详情,请参考香港建筑物食水安全计划指引及相关的范本。
谁应该执行及签署风险评估摘要表?
答:负责的合资格人士须於风险评估摘要表上的最後一页填写自己的详细资料,包括持牌水喉匠牌照/专业人士会员号码,及签署。
谁应该执行及签署常规水安全清单?
答:负责的指定人员及合资格人士须於水安全常规检查清单的表1及表2上填写自己的详细资料及签署。
这计划是否需要收费?
答:水务署处理计划的申请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至於申请人雇用合资格人士(QP)(如持牌水喉匠、屋宇装备工程师和屋宇测量师)对其楼宇的内部水管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及检查等,则需要自费及自行安排。
为什麽QMS的清洗食水水箱的频率从「2.0 版」的至少每3个月一次减少到至少每6个月一次?
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倡导的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在「多重屏障」及「风险为本」的原则下,常规水安全清单是一项对整个内部水管系统内每一个部分再加强的检查程序。在QMS下实施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後,大厦水管系统的检查和管理得以改善,而相关的污染风险亦可因此下降,所以水箱清洗的频率可以从每3个月至少一次减少到至少每6个月一次。
每次QMS续期申请时,指定人士是否需要聘请合资格人士进行风险评估?
答:指定人士需要每两年至少检视一次建筑物水安全计划,若发现楼宇的内部供水系统曾出现重大改动(例如增加或拆除眝水箱等),应聘请合资格人士进行新一轮的风险评估,以更新建筑物水安全计划。如楼宇的内部供水系统没有重大改动,则毋须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如欲了解上述计划及申请详情,可透过水务署热线或传真或电子邮件,向本署查询。水务署亦已设立服务台(热线:2829 5696、传真:2877 4935、电邮:[email protected]),为业主或物业管理人提供有关建筑物水安全计划的技术支援。
谘询热线 :2824 5000
传真 :2824 0578
电子邮递 :[email protected]